范思设计
回主页 公司简介 国际设计营 在线采购 设计频道 联系我们
 
       
 

室内设计的昨天.今天.明天

曾坚

昨天
我国的室内设计,作为一种专业的存在,充其量也不过20多年,与建筑设计专业70多年相比,可以说历史较短。过去,建筑师在完成建筑设计中,包含着室内设计的内容,那时所谓“室内设计”比较简单,叫做装修详图。一些重要的民用工程项目,如大会堂、剧场、影院、也做像现在那种室内设计,一般由建筑师、美术工作者合作,临时组建成室内设计班子来承担。所以那时没有专做室内设计的专业人员。
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专业登上我国建设的舞台,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及随之而来的建设热潮,自南至北,席卷祖国大地。许多建筑师承担了繁重的建筑设计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像过去一样完成装修任务。再说那时的室内设计,已不是简单的装修,在使用功能上、艺术上、技术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由专业人员来承担。于是,在建筑设计中,一个新的专业设计——室内设计诞生了;新的专业人员——室内设计师或室内建筑师参加并承担了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任务。 改革开放初期,在深圳等南方地区,突如其来的建设热潮,催生了室内设计专业的诞生,又使室内设计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室内设计专业,被逼“仓促上阵”。由于“仓促上阵”,因而设计人员对室内设计专业的性质、任务、特点以及专业与建筑设计关系等问题并未酝酿清楚,更不要说对专业理论的认识更是模糊不清。所以初期,不少设计人员抄袭国外、境外室内设计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其二是专业人员“瞬间膨胀”。也由于仓促上阵,大量需要室内设计人才,除了受过建筑和工艺美术训练的人投入室内设计专业外,缺口还是很大,建筑院校与工艺美术学院办短期训练班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相关专业(如美术、广告、服装、陶瓷等专业)的人员也参加了这个队伍,甚至少数没有专业的“投机分子”,看好这个专业能赚钱,削尖脑袋挤进了这个专业队伍。这就形成了专业初期的“瞬间膨胀”现象。在这个情况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队伍鱼龙混杂,个别人员商业习气严重。由于“仓促上阵”和“瞬间膨胀”,使中国室内设计专业存在着“先天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
我国的室内设计的成长和发展,是随着国家建设同步进行的,并在几个建筑历史的机遇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室内设计风格。 1953年当时面临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为了建造北京、上海、武汉大型展览馆,在一面倒的方针下,我们邀请了前苏联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来华主持设计工作。当时前苏联在斯大林上台后建筑上推行“新古典主义”风格。来华的专家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上将他们的民族形式装扮我们的展览馆,从室外到室内到处可见画梁雕柱、图案浮雕、不惜一切代价用烦琐装饰,尽豪华之能事。专家给我们带来了外部世界如何进行室内设计的专业技术和艺术,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建筑上豪华浪费的风气,形式主义的设计方针和古典主义装饰路线。出于对一面倒方针的尊重。我们别无选择,派出了优秀建筑师跟专家学习,并全盘吸收了他们的经验。我们现在有的室内设计中出现脱离功能的繁琐装饰,与此机遇不无关系。
1958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筹建十大建筑,这些建筑的室内设计,以及后来周总理将人大会堂30人会议厅的室内设计交给各省市人民政府,由他们负责设计和施工。这先后的两大项目,当时都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在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下,调集优秀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和美术工作者,进行设计创作,并以探索室内设计的民族形式为课题,将以前苏联专家在室内设计中的俄罗斯风格加以中国化,形成一套完全中国民族形式的设计风格。同时在各省市完成会议厅的室内设计中,对探索室内设计中体现地域风情起了积极作用。这两大项目是我国催生室内设计专业的巨大实践。可惜的是过去遗留的那些豪华浪费、形式主义的装饰路线的烙印已深深打在我们专业之上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莫伯治、吴威亮、佘畯南和林兆璋等建筑师,先后在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矿泉别墅、中山温泉宾馆和白天鹅宾馆等,做了具有民族、地域特点,又是现代风格的先驱性的室内设计工作。取得了建筑界和群众的认同。在广州深圳等地,有些旅馆等项目,请香港、台湾室内设计师做室内设计,由于业主并不熟悉香港、台湾室内设计界的行业情况,来参加设计的大多是三、四流设计单位,学术素质不高,商业气息严重,趣味平庸鄙俗。对于我国长久处于封闭状态中的建设工作者来说,以为这就是外部世界的室内设计水平,于是竟相学习、模仿和抄袭。有的甚至把他们视为我们室内设计的模板。 室内设计专业刚登上舞台,不少设计人员面对这新的,又很不熟悉的专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为了应付面临的室内设计任务,寻找捷径,于是出版界和媒体竟相出版和刊登《港台室内设计实录》等等,以供设计人员参考、模仿甚至抄袭。 港台室内设计师在华做的室内设计,以及港台室内设计实录图片,对于开展我国室内设计起了参考和借鉴作用,但是有些追求商业价值,趣味平庸粗俗的风气随之而来。
1999年国际上出现了极少主义或简约主义的建筑设计理论传到我国。一方面由于新的理论,在中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另一方面看惯热闹,花哨的室内设计风格,对于有些人(尤其是业主)来说,难以接受简约的风格,所以简约主义至今还没有在国内有力的推广。
我国的室内设计,在众多的设计人员的奋斗和努力下,经历了考验和磨练,到今天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室内设计风格。这个风格按照我个人的认识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风格,显示既有地域的(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的(现代)特征。现在我们的室内设计,从文章中、设计中、案例中都可以看到已向这样的风格靠拢。总的来说我们的室内设计的发展是好的,健康的,也是有成绩的。但是顺流中也不免有些室内设计存在着一些倾向:“跟踪市场热卖,寻找时尚新潮,追求暴富豪华,务使热闹花哨,构筑宫廷气派,风靡异域情调。

明天
为了使我国的室内设计能健康地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今天”发现问题和不足,改进“明天”。我考虑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 定位
虽然室内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但对建筑设计这个主角来说,她是一个配角,一个背景,一个使建筑设计更加完善的一种辅助设计。配角在演戏的时候,应当突出主角不能与主角“平起平坐”,不能脱离了主角“另搞一套”,更不能“突出自己抢当主角”。因此,对室内设计的处理方针只能是轻描淡写,而不能艳抹浓装。北欧的室内设计师业内有一句名言:“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室内设计尽少做。”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二、 创新
创新既是“今天”的主题,也是“明天”的主题。我国室内设计水平的提高,是靠千万个室内设计人,在设计实践中努力创新实现的。因而,创新是室内设计水平持续发展的动力。对设计者个人来说,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创新,是提高自己设计水平的钥匙。但是人们有时有一种惰性,造成设计滞后现象。在千变万化的任务面前,不求设计创新,而是满足自己己有的有限几种手法,因此弄来弄去方案都是似曾相识的老面孔,变不出新花样来。可见为“明天”我们应要求设计不能停顿持续创新。
三、 简约
国际上出现的简约主义建筑设计理论,是符合建筑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建筑发展趋势的。在“今天”我们还未大力推荐,因此这项重任应加在“明天”身上。简约主义的原意,决非简化、简单,而是将建筑的要求不断提炼——去粗取精,使建筑设计更加精练。在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着热闹、花哨、繁琐装饰的情况下,推行简约能改善这方面的情况,并把建筑设计风格推到更高的层次,同时简约主义也符合我国民族传统。例如中国的山水画、丝竹音乐,讲究的是清、淡、素、雅的韵味,正是简约主义所追求的。
四、 经济
在“今天”的室内设计业内,对室内经济问题,往往注意不够,因为大部分公共建筑的业主要求质量好,即使造价高也在所不惜,所以很少研究公共建筑室内的造价问题,因而频频出现盲目追求豪华,乱用昂贵材料以及追求形式忽视功能的问题。至于住宅室内方面,室内设计界比较重视高级住宅和别墅方面,这固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广大市民住宅的室内设计,很少有人研究,而后者都是绝大多数人民所关心的,是住宅室内设计者的重点。“明天”对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应提倡低造价高质量的室内设计。对住宅室内应大力研究一般市民低造价的室内设计。
以上是我对我国室内设计的一些看法,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希望读者指正。


       
 
音乐 环境 心境的互动

左 加
 
       
 
概 述
本文欲图通过对音乐与环境的思考,分析两者的各种社会功能与属性。探寻两者与人性之间息息相关的内在次序与美学规律。提出当前环境设计中,应当与音乐加强借鉴互补和同时使三者达成更完美的互动关系的观点,更有利于美化生存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命形态。

关键词:音乐?环境?心境?互动?视觉音乐

不记得是那位先人曾把人类的艺术分为两类,绘画,雕塑,文学等为一类,音乐和建筑为一类。前者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写生性,而音乐和建筑则是人类在改善自身生命形态过程中完全创造性的产物。作为同类艺术,其间确实存在着不止于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与共通之处。都是人类对自然有所了解之后的文化载体,她们最诚实地记录着人类的生命历程。
人类可以不会唱歌,却不能没有栖身之所。当祖先从山洞走出来,再简单的窝棚也可以称之为建筑,而当时用以传递信息的吱吱嚎叫却不敢谓之音乐。只有在具备了最基本的生命条件有了温饱之后,有了崇拜,信仰,有了区别于动物的情感,音乐才慢慢产生。同是人类智慧的象征,而一个以物质为基础,一个以精神为基点。
从凿石以为器到破译人类基因,人们大量的改造自然环境,而又无法重建自然生态的内在次序。物质环境与伦理精神日渐堪忧。在似乎任何文化都在快餐化和数码化的当今,音乐以她独具的感染力几乎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而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概念。尽管物质的富有在刺激着人类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但普遍认知也未曾达到“直接影响”的高度。相对来说品质高的环境是人类的精神归属与自我表现,同时也是人们攀比炫耀,为达到一些社会目的的媒介,不可避免有着虚假的成分。而聆听音乐的状态是最真实和自由的,人们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而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到底习惯于那种品位的环境。可以选择音乐来自我陶醉却无法回避生活中不如意的环境。他们在具象与抽象,物质与精神之间互为交织。
环境与音乐的共通与区别来源于她们自身的物理属性。环境的生成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除了智慧还需要大量的能量与动力,而音乐是声波与时空的交叉组合,是完全抽象与虚拟的,她可以用比喻性的视觉乐谱永久记载和自由的传播,但美好的环境并非每个人以及永久都能

分享。一部音乐作品由个人创作许多人去演奏传唱,而环境一但成型,除了使用和欣赏再创
造、再参与的余地将非常有限。音乐在以她丰富的虚拟性,广泛的传播性和参与性为人们喜闻乐见,积极地促进着人类情感的交流表达和归属。这些优越性是环境设计中应反思的问题,是今后的思路与方向。
生命的存在总是在设法平衡着自己的内在需求,生理的需求和社会性的需求,反则就会脱离于正常的生存轨迹。建筑和音乐更是遵循着这个基本原则。当人们为某个作品而有所感动时通常是因为从中得到了他所应该需要的东西。建筑和音乐以他们的灵魂感化和慰籍着生命。这也是业界最关键的社会责任所在。
朗香教堂会让那些圣徒们虔诚忘我,西方的友人置身于苏州园林之间也会为其自然隽永的诗情画意而陶醉赞叹,新婚的夫妇会为刚装修好的新房滋滋欣喜,一个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红卫兵餐厅让老一辈知青们流连忘返,人们在生活中都有种种的环境需求,或未曾经历过的,或精神寄托象征的,或非常怀念的,或是最为渴望的。这些都是社会性的、知觉的好恶性,情感层面的需求平衡。这种情感来源于环境所呈现的表情及经过记忆之后的象征性,而环境的表情源于感觉神经对物质的物理现象量变化的综合反应。如颜色的纯度冷暖变化,形的点、线、面、体,质感的光洁与粗糙,光的明暗变化,这些量的变化就是平衡的过程。恰恰这也是音乐的基本规律。声波的频率、振福和波形不同线形组合形成了音高、音色、音质,他们的量变化与组合经过听觉神经的综合在大脑产生种种视觉联想,如提琴的线形,钢琴的点状,重奏产生块状。古典音乐感觉是调合色,现代音乐象对比色,中音象深色,低音象灰色,高音象亮色,美声象调合色,通俗唱法象未调合色等等。音乐通过这些抽象的视觉联想,又来塑造人们生活中需求的环境,以此达到人具象,情感层面的需求平衡,这是音乐感染人的一个途经。
音乐除了以抽象塑造具象的美以外,也更善于塑造抽象的情境心灵的美感,他以他的量变化形成节奏、旋律,当节奏、旋律与人的心律波动达成和谐与共鸣时,人就会为之感染和打动。而环境的物理现象之量变化也能产生节奏与韵律感,我称之为视觉音乐。我想同样也能塑造抽象的情绪,心灵的美感,这也许被很多人所疏忽。如果环境具备具象的美感同时增一份抽象的美感,空间将更富有感染力,当音乐响起,音乐、环境与心境之间达成良好的互动、环境的品质将进一步提升,更为感人。
环境设计是一门带有商业成分的艺术,但他有着纯艺术一样沉重的社会责任,设计师在考虑纯艺术层面的同时又受着物质的制约,不象音乐的创作来得那么自由,作为同类别的艺术,音乐之中有许许多多美的规律值得我们去学习,有许多的主题让我们去借签,有许多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去思考。
       
 

回到论坛

   
       


范思设计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邮政100101-200信箱 (100101)

客服中心:8610-64956392
电邮:13911624921@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