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设计

建筑设计基础课教改与教案策划

 
回主页 公司简介 国际设计营 在线采购 设计频道 联系我们
 
dcb简介        在线设计师     营员名单        营员理财       新书征稿     赞助     Newsletter  


建筑设计基础课教改与教案策划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陈永昌 教授
在2004年全国高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建筑学院院长/系主任大会上的发言摘要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为我们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新方向。我们认为建筑学专业建设要跟上国际教育新形势,适应当代注册建筑师职业训练的社会需求,与国际建筑设计教育标准接轨,以及体现各自的办学特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建筑学教案缺乏课程安排的整体系和有机系统性,缺乏课程间的系统关联性而难以形成具有综合性的教学网络体系。从改革的思路出发,要进一步理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在公共课、建筑设计课、建筑技术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之间形成明确的教学系统和网络关系;同时加强理论课建设,激发教师对建筑理论研究的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建筑理论及创作素养的目的;进一步扩大选修课的内容和范围,注重培养学生建筑设计基本功及手绘表现能力;以及培养以"建构"和"制作"为核心的动手能力。

     

一 建筑设计基础课(一年级)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尝试
1 设计基本功训练
国外的建筑教育一般采用分阶段的教学制度,从设计基础课到专业设计课再到设计研究课,每一阶段之间都有社会实践的安排。 60年代以后,传统的"巴黎美术学院"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设计基础教学开始重视对建筑基本形态的认识和表现,而非绘图训练,当然这可能导致学生基本绘图能力的下降,但却培养了他们的造型能力,这是得与失的关系。
传统渲染练习对于学生通过绘图加强对建筑形体的了解和掌握其表现方法有一定好处,但随着现代电脑辅助渲染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水彩/水粉渲染的作用已经日渐式微.我们的做法是增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钢笔淡彩作业,以弥补学生绘图表现能力的缺陷。
造型基础(Plastique)在国外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对"形"的认识,我国自80年代开始,在"建筑初步"中加入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内容,但单纯学习平面和立体的基本形,以及形与形的关系法则却很难与具体的建筑设计课程衔接。特别是某些美术设计中的构成原理,其涉及的造型方向和建筑也不完全相同,于是出现了后来在教学中对构成和建筑表达方法进行协调的做法。当今的建筑设计要想体现有时代感的造型关系,应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加入构成训练,使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对形和空间的把握有直接的感悟,对于怎样打破简单呆板的建筑形式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过怎样在建筑功能空间的限定条件内把握恰当的形式还是个难点)。
"建筑初步"作为我国建筑设计基础课的主要内容,从掌握建筑基本表现方法开始,到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简单的模仿性设计,注重学生的绘图表现和模仿能力.对于这种基本教学模式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宗旨是:一方面使初次接触建筑的一年级学生通过完成规定作业,了解一些建筑基本知识和简单的设计理论,另一方面要注意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2 从认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建筑空间体验

尝试用学生熟悉的建筑环境进行建筑测绘练习,以达到对空间与形体的初步认识.如选择他们每天进出的建筑系馆进行从"认知"到"制作"的系列练习.开始是参观--通过教师讲解后进行参观,然后是测绘,这代替了过去独立的建筑测绘练习,最后根据建筑系馆的施工图进行模型制作。通过这种连续的作业过程,不仅在图面上理解建筑表现方法,而且从实际中了解建筑的基本形体,结构和空间尺度以及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基本的建筑概念。
通过模型制作学生把自己在其中活动的真实建筑,根据自己测绘的尺寸,做成一个真实的模型,不仅使他们经历了从教学到图形,从平面到立体,从空间到实体的认知和表现练习,同时从中感受到建筑空间和形式的有机联系,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比过去单纯的绘图练习生动很多。学生通过模型制作,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模型制作方法,还对材料有了初步认识,通过对模型构架连接等制作技术的把握,初步建立了一定的结构构造意识。
从基本绘图表现练习到对实际建筑空间的认知训练,这种虚实结合的基础训练无疑比过去从图形到图形的训练方法效果好的多.

二 教案的目标与内容
1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安排与实施应贯彻三个阶段性目标:
1) 初步了解建筑,建立基本概念;
2) 接触和体验建筑空间;
3) 综合运用建筑学专业图式语言和图形表现方法,为进入建筑设计课程做好准备.

2 教学内容的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一年级上下两学期的教学内容应体现不同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期(因插入军训,实际教学周数共13周)内容主要为绘图基本训练和建筑认知,即基本线型组合练习,中国古典建筑抄绘练习,徒手抄绘练习(铅笔和钢笔淡彩),建筑参观及测绘练习,模型制作练习,共五次作业,同时在学期中插入一次建筑制图标准考试.
这部分教学内容特点是:保留原设计初步中的"基本线性及组合练习",在建筑抄绘练习中,将使用了长达13年的陈旧内容替换为著名建筑师迈耶的设计作品,除了教材内容有新意外,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能从感性上直接接触建筑师的作品风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钢笔画和钢笔淡彩练习加上一定的色彩方法训练,对帮助他们进入二年级后进行小型建筑设计的表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学期侧重从"构成"练习开始的设计基础训练,其顺序为平面构成(2周),立体构成(2周)和空间构成(3周),之后是一个经典建筑作品分析(4周)以及一个准建筑设计基础练习(6周),共17周.
"构成"作业的训练目标是:初步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了解形体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及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同时学习以"秩序"为核心的形式美法则.设计基础的构成练习不是美术设计中的广义构成训练,而是针对建筑设计中平面空间的形态特征而提出的和建筑基本形式有关的构成练习,即减弱一般构成设计中过多的形式化特征,而着重于点,线,面,体的抽象构成表达;
经典建筑作品分析是通过对著名建筑师作品分析,进一步认识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在建筑造型的和空间组织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掌握欣赏和评价建筑的标准,从中初步感受优秀建筑作品的特有品质;
准建筑设计是一种初级的概念性设计,是从"构成"到建筑形体的过渡性作业,这是将构成概念初步融入建筑形体的尝试,在"构成"练习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和充分想象,因为这种造型可以暂时不考虑功能和目的,而在准建筑设计当中则必须要加入文化历史,功能与环境等基本建筑要素,使学生在即将走向二年级时能考虑到一定的建筑限定条件.

三 教案策划与多种教学形式
教案制定主要包括: 讲课,课程作业安排,课堂讨论机制,课堂评图, 教学互动,课外交流等,和课外作业。
1 讲课,除了相关课程作业的基本原理讲授外,还有一部分分散的讲授内容贯穿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这种化整为零的补充讲课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课程作业安排,采用个人和小组结合的方法,如个人单独完成图纸,小组合作完成模型,这样既有个人成绩评定的依据,又可发挥相互学习和启发的作用,在合作过程中即使有人偷懒,已尽在教师掌握之中;
3 课堂讨论机制,体现在分组完成制作的前后,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对作业题目要求更加明确,同时能更好地相互配合,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课堂评图,通过老师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达到综合分析与总结的目的,使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和错在哪里,便于今后改进,评图中同学可以参与讨论和提问,对大家都会有所启发;
5 教学互动,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有时教师是主体,有时学生是主体,这将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和了解学生反馈意见后进行改进,如在经典作品分析中,先由学生自己查资料了解建筑大师的作品内容,然后由教师确定内容和分组进行课堂交流,这更多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6 课外交流,一般为幻灯或投影讲座,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论坛及展会的交流机会,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既可以作为学习的背景材料,也可以针对课程内容,一方面使作业完成得更有依据,又可提高学生的建筑素养.我们通常安排在每次作业的最后一周,通过与外部交流达到相互观摩和沟通的目的,也是对课内教学成果的总结和补充.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很高,这也成为他们每次作业后一次难得的提高机会;
7 课外作业,过去的课外作业是清一色的仿宋字和钢笔速写,这有时会成为一种过场,现在我们把课外作业和课内作业联系起来,引入与课程有关的内容进行练习,使其真正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在课外钢笔练习中引入材料肌理描绘,钢笔表现基本画法等练习,效果很好。

四 教师的配备与双轨制的保证
教案制作之后,教师就是决定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安排年级教学负责人外,还建立了机动的骨干教师制度,使教学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基本保证.为了克服单纯教研室制的弊病,我们在教改中采用了教研室制和以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室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在教研室负责下,由高职称教师担任一年级教学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案确认工作,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把握,让一些富有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成为一年级的教学骨干。这种方法在国外也很普遍,它除了能够加强基础教学力量外,还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与学习信心的建立."不是学会了打篮球人就可以教不会打篮球的,而是要让知道篮球奥妙的人去教不会打篮球的"。

 

   


范思设计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邮政100101-200信箱 (100101)

客服中心:+86-10-64956392
电邮:13911624921@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