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室内设计
3) 观众席设计
4) 建筑声学效果
5) 演出灯光音响及其控制室的布置
3. 乐池和舞台
1) 镜框式舞台
2) 乐池
3) 开敞式舞台
4. 后台
1) 演员用房
2) 演出用具用房
3) 演出办公用房
5. 机电设备用房
1) 通用机电系统
2) 专用机电系统
三 多功能剧场
1. 镜框式舞台多功能剧场
1) 观众厅
2) 舞台
2. 开敞式舞台多功能剧场
四 演艺中心
作者简介
一. 设计概述
演艺建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建筑类型,建筑师只有对剧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设计出令观众和演员都满意的演艺建筑。
1. 建筑类型
供人们观赏表演是演艺建筑的主要功能,由于表演艺术种类繁多,为使表演能够获得最佳的演出效果,必须针对各种表演艺术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同时,一些表演艺术对剧场的要求又较为接近,因而,现代演艺建筑已逐渐演化为五种基本的类型:
戏剧场:用于话剧和戏曲演出的剧场。
音乐厅:用于音乐演出的剧场。
歌舞剧场:用于歌剧、舞剧和歌舞剧等演出的剧场。
多功能剧场:可进行多种表演类型的演出。可分为镜框式舞台多功能剧场和黑盒子式多功能剧场。
演艺中心:是上述不同剧场组合而成的演艺建筑群体。
演艺建筑的类型不同,其各个功能区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演艺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其所服务的表演艺术的内容,确定其类型,这是设计一个具有良好功能演艺建筑的前提。
2. 功能分区
尽管演艺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观众厅容量可以小到两三百座,也可以大到两三千座,但是,其基本功能组成却是一样的,都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
休息厅:是观众侯场、休息、社交的场所,并兼有售票、展览等功能。
观众厅:是观众观看演出的场所。
乐池和舞台:是演员进行表演的场所,并兼有彩排的功能。
后台:是为演出提供准备和服务的场所,它包括演员用房、演出用具用房及其运输系统和演出办公用房三个部分。
辅助用房:它包括确保以上部分正常运行的通用和专用机电设备用房以及停车等设施。
在以上这些功能区域中,休息厅和观众厅是公共活动区,乐池、舞台和后台是演职人员活动区,两者的人流路线和分区应各自独立、互不干扰。而机电设备用房也应尽可能与上述两大部分相分离。
3. 运营模式对设计影响
在演艺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师还应充分认识到运营模式对设计任务书的影响。
对于一个有剧团常驻的驻团剧场,它一般应有较完备的后台设施,能够满足大量布景、道具、服装等的制作和储藏的要求,以及提供包括了所有演出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完整剧团的长期工作用房。而对于供巡回演出剧团使用的非驻团剧场,则不需要大量的布景、道具、服装等的制作和储藏空间,办公用房也可较为精简,但应充分考虑演出用具运输的便利性以及演出设施的灵活性。
对于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剧场,高投入回报比是要追求的目标,因而,在确保演出效果的前提下,观众厅容量尽量扩大,其它部分的面积应尽可能压缩。而对于非营利性剧场,则可根据业主的投资情况和具体要求来合理分配功能面积。
4. 设计程序中的要点
演艺建筑的复杂性决定了绝大多数的业主和建筑师难以在短时间内熟悉演艺建筑功能的诸多细节,因而必须有以下专业人士的参与:
剧场顾问:他们应该在制定设计任务书的阶段就开始介入,帮助确定剧场的性质规模、舞台的形式和主要尺寸,在初步设计开始阶段提供详细的剧场工艺要求,包括舞台各部分详细尺寸、舞台机械具体布置方式,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细部设计的咨询意见,以确保良好的使用功能。
声学顾问:在剧场设计中,声学设计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它包括厅堂声学和噪声控制两个主要部分。声学顾问的工作应该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介入,以确保不会产生先天性声学缺陷,声学设计应伴随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进行,并一直到使用调试结束。
舞台机械设计师:舞台机械包括舞台面及其以下的活动部分和舞台上空的吊挂系统。由于舞台机械与土建设计有很大的相关性,因而舞台机械的初步设计应与土建的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相互协调。建筑师应作为主持人协调舞台机械设计方的机械和电气专业与土建设计方的建筑、结构、设备和电气专业的关系。
演出灯光、音响、监控系统设计师:演出中所需要的灯光、电声以及监控系统同样与土建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系统的设计工作也应与土建设计同步进行。
使用者(经营者):如果业主与使用者(经营者)不是同样的人,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还应该征询使用者或经营者的意见,以使剧场更符合实际的使用要求。最理想的方式是经营者从开始阶段就介入。
剧场观众厅的室内设计方案必须与剧场建筑方案同时确定。在国内通常的设计程序中,室内设计往往滞后于土建设计,这种方式在观众厅设计中并不适用,因为室内方案的不确定将大大延迟土建设计的进行。另外,观众厅的室内设计应包括声学设计,以免产生难以克服的声学缺陷。
5. 设计规范
国内演艺建筑设计应遵循的规范主要有: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二 演艺建筑的组成部分(戏剧场,歌舞剧场,音乐厅)
1. 休息厅
休息厅是观众侯场和休息的区域,它包括公共休息厅和贵宾休息厅。
1) 公共休息厅
公共休息厅是供所有观众侯场和休息的较大空间,可分为前厅(正厅)和侧厅。前厅(正厅)正对观众厅,侧厅在观众厅的侧面,两者并没有天然的主次和大小之分,可根据建筑形式和场地条件来确定。
在功能配置方面,公共休息厅中要设置存衣、小买、卫生间、电话等基本设施。剧场的售票室可独立设置,也可附设在前厅内以便于出入。休息厅中一般可设置带座位的茶座(西方国家的剧场大多只设置无座位的较高的小咖啡桌,只在吧台边上有少量高凳),吸烟区或吸烟室宜设置在休息厅的一端。在标准较高的剧场可设置迟到观众等候区,里面设有闭路电视,用以观看观众厅内的演出实况。休息厅可进行小型展览,在大型和气派的休息厅中还可举行典礼活动。休息厅中还应设电器开关的总控室以及服务员休息室兼清洁用具储藏室。
在安全疏散方面,休息厅中的小买、存衣等设施应确保不影响观众厅中人流疏散的畅通,休息厅的疏散门宽度不得小于观众厅的疏散门宽度,疏散门外的集散广场不得兼作停车场。
公共休息厅要有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应靠近观众厅中残疾人座位一侧。
在噪声控制方面,除了做好大空间的吸声处理以及在休息厅和观众厅之间设置声闸之外,还应注意休息厅中较难控制的噪声源——卫生间和电梯竖道,它们不宜紧邻观众厅设置,卫生间不宜直接设置在观众席升起部分的下面。如果不得已的话,一定要做好隔绝低频声的措施。
2) 贵宾休息室
贵宾休息室是为贵宾侯场和休息服务的空间。贵宾流线应与普通观众流线相分离,有独立的出入口,它一般在建筑中较为僻静的一侧。贵宾休息室可与贵宾包厢相连接,或位于较独立的部位,它与贵宾出入口有专用的通道相连接。
贵宾休息室都附有专用的卫生间和服务间,还可设置吧台。
此外,在贵宾出入口处应设置贵宾专用停车场。
2. 观众厅
观众厅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工作,它要综合观演形式、室内设计、观众席设计、建筑声学、演出灯光音响及其控制室的布置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1) 观演形式
在观众厅设计中首先要根据表演艺术的内容确定观演形式,即观众席和舞台的相互关系,然后才能开始进一步的平面和剖面设计。
a. 戏剧场
当代戏剧演出的风格呈多样化的特点,因而它们对剧场的观演形式也有多样化的要求。基本的观演形式可分为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和现代的开敞式舞台,而开敞式舞台又包括尽端式舞台、伸出式舞台、中心式舞台(也可称为岛式舞台)、环绕式和半环绕式舞台。在国内,绝大多数的戏剧场都采用了镜框式舞台,只有少量的剧场可将乐池升起作为伸出式舞台,但利用率较低。尽端式舞台、中心式舞台、环绕式和半环绕式舞主要存在于临时性剧场之中。戏剧场观众厅应保证观众能够体验到演员的细腻的表情和声音,因而观众容量不宜大于1200座。
b. 音乐厅
音乐厅的观演形式可分为尽端式和中心式两种形式,尽端式舞台可用于不同规模的音乐厅,而中心式舞台主要出现在规模较大的音乐厅中。目前有许多鞋盒形的大型音乐厅将这两种形式加以结合:大部分的观众席在舞台一侧,舞台另外三侧有两三排观众席围合,这些观众席也可作为合唱席使用。小型音乐厅都采用尽端式舞台,而大型音乐厅观演形式的选择,主要受声学理论的影响。
c. 歌舞剧场
虽然歌剧、舞剧以及歌舞剧的演出风格也是多种多样,但它们演出基本都是在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剧场中进行的。歌舞剧场的演出内容大多音量和动作幅度较大,声音和视距的限制比戏剧场宽松,此外,这类剧场的演出成本一般较高,因而剧场的规模都比较大,但是,如果观众席位超过2000座,其自然声和视线的问题就较难解决。
2) 室内设计
观众厅是剧场中最重要的公共场所,当然就是建筑师表现其美学品味、施展其设计才能的最佳场所。建筑师的方案经常会与声学和剧场工艺的要求相矛盾,建筑师只有进行深入的设计和协调,才能既保持自己的室内设计风格特色,又符合观众厅功能的要求。
观众厅的空间形态主要由观众厅平面形状、楼座形状以及顶棚形式三大部分构成。
对于镜框式舞台剧场,观众厅的空间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 二战以前的传统巴洛克式观众厅,它是由多层包厢围合的马蹄形观众厅。
? 二战以后长期盛行的功能主义的观众厅,它以视线合理为中心,采用矩形、钟形和扇形为基本平面形式,楼座为全部正对舞台的大挑台。
? 80年代以来,传统观众厅的围合性空间形态重新得到人们的认同,在功能合理的基础上,向传统的形式回归,观众厅空间形态的三大部分被赋予现代的设计手法来表现传统的围合效果。
对于开敞式舞台剧场,无论古典剧场还是现代剧场,围合的空间效果从来就是其追求的目标,只是现代剧场所采用的设计手法更为灵活和多变。
3) 观众席设计
观众席设计的基本内容是在满足最低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使每个观众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就观众席布置本身而言,观众厅的舒适度取决于座位的排距和座宽以及座位本身的设计,观众厅的安全性取决于厅内横走道和纵走道的宽度、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纵走道之间座位个数、疏散门的宽度和数量及其分布,以及台阶或坡道倾斜度、栏杆的高度等。对于它们的最低要求,《剧场建筑设计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横走道的宽度不包括座位前在排距范围内的空隙。
良好视觉效果的标准主要包括:视线、视距和视野三个方面。
a. 视线
进行视线设计时首先要确定两个值:一是视线升起值“c”,另一个是视点的位置。每排视线升起值为12cm时可以确保观众无障碍地看到视点,而视点一般定在大幕中心的舞台面上。此外,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 舞台面与池座首排地面的高差对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有非常大的影响,是在完成了初步的观众席平面布置后开始剖面设计时必须首先确定的尺寸,一般而言,剧场容量越大,其高差也越大。
? 无障碍视线分析要涵盖所有观众席,不应只作纵剖面的视线分析,还应包括两侧的观众席。对于当今越来越流行的追求围合效果的观众厅,其侧面楼座的视线分析不容忽视。
? 观众厅中不同区域观众席的视线标准可以根据观众席档次区别对待,这对于大型剧场而言可能是不得不要采取的方式。降低视线标准可以用抬高或向后移动视点的做法,也可以采取降低“c”值的办法,甚至可以采取错排布置座椅,隔排升起12cm的办法。但是错排布置座席排列不仅难以保持纵走道的整齐美观,而且观众的视角更是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对于儿童剧场、开敞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以及以自然声为主的剧场,视线升起标准可以高一些。
? 楼座,尤其是侧楼座,其前排栏杆的高度不应遮挡视线。如果栏杆由此降得较低,应大大增加栏杆的厚度,以达到视觉上的安全度。
b. 视距
视距设计主要是控制观众席至视点的最远视距。最远视距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表演来确定:歌舞表演不宜大于30m,戏剧戏曲表演不宜大于20m。但由于受观众厅规模的影响,设计规范的要求为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实际指镜框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和中心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音乐厅的最远视距没有规范要求,其实际的功能要求比歌舞表演还可以放松一些。
c. 视野
视野设计中一方面要控制最大俯角和最大水平视角,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每个座位都能看到全部的台口以及天幕中心线和一半以上的天幕高度。
4) 建筑声学效果
剧场的声学效果主要由进行厅堂声学设计的声学家负责,但是建筑师对厅堂声学基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设计工作保持正确的方向,并在设计中可以灵活地处理相关问题。
在以自然声为主的剧场中,不同类型的剧场有着不同的表演内容,所要达到的声学效果也不同,必须区别对待。
a. 戏剧场
话剧表演以语言声为主,其可分辨性是主要的,因而混响时间应较低,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的每座容积也相应较低。由于语言声的声音强度较弱,因而观众厅的规模也相应较小。
b. 音乐厅
音乐表演以音乐声为主,音调和和声是它的基本方面,虽然它也要求有一定的清晰度,但是,良好的混响度、环绕感、亲切感等更是好的音乐厅所应具备音质特性,它要求有较大的每座容积、较长的混响时间以及较强的早期侧向反射声。因而音乐厅的容积要大,侧墙的间距要小。现代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对早期侧向反射声越来越重视,因而希望侧墙的间距尽可能缩小,即使对于中心式舞台的观众厅,也可以采用“葡萄园台地”的方式,或者采用局部的鞋盒式体形,来缩小竖墙的间距。此外,音乐声和歌唱声的声音强度较语言声强,其观众厅的规模可相对较大。
c. 歌舞剧场
歌舞剧场的声音清晰度、混响度等音质特性要求介于戏剧场和音乐厅之间,其混响时间和每座容积也介于两者之间。
尽管不同类型的剧场有不同的音质要求,但是使观众席尽可能获得足够的响度却是所有以自然声为主的剧场都要追求的共同目标。为此,应尽可能增加侧墙和顶棚的反射面,尤其在台口和乐池区域,是反射面设计的最重要部位。另外,侧挑台的增加也有利于声音的反射。
在观众厅体形设计中还要避免产生声学缺陷。在墙体设计上,应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均匀、混响声场扩散,避免聚焦和回声等;在楼座设计上,应使楼座下挑台开口的高度与深度的比值不小于1:1.2。
如果剧场是以电声为主,那么声学设计就较为简单,可以同会议厅、电影院一样,墙面和顶棚采用全吸声的方式,尽可能降低混响时间,提高清晰度,所有的音质效果完全由电声系统控制产生。
5) 演出灯光音响及其控制室的布置
在剧场的观众厅中,还有一些服务于舞台演出的灯光、音响及其控制室等技术设施。
a. 灯光
观众厅中灯光包括耳光、面光和追光。
耳光分布在剧场两侧墙前半部分,其灯光的投射角度以及与舞台面的高度,剧场设计规范都有明确的要求。国内的剧场都有专用的耳光室,而现在西方国家的剧场则较少采用这种方式,耳光都直接悬挂在侧墙或侧楼座的挑台外。
面光布置在观众厅顶棚的面光天桥上,其投射角度应在45o~50o之间,水平投射宽度不小于台口的宽度。
追光可布置在顶棚的后部追光天桥上或者在后墙的上部两端。
此外,对于伸出式舞台剧场,耳光和面光必须可以按正常角度投射到伸出舞台的最前端。而对于中心式舞台剧场,其舞台的四周和顶部都应设置灯光,四周的灯光可按面光要求设置,还应在多个方位设置追光。
b. 音响
尽管在以自然声为主的剧场中主要以建筑方式调节声学效果,但大都设置了电声系统作为备用、补充和修正。观众厅的主音箱一般布置在台口上方的音箱天桥上,或者在台口两侧的音箱柱中,还有许多小音箱分布在侧墙、后墙以及挑台上下的吊顶中,音箱的声场应均匀分布到所有的观众席。
c. 控制室
对于镜框式舞台剧场,灯光音响控制室应布置在观众厅的后部,灯光控制室应能看到全部的舞台表演区,音响控制室应能听到舞台传来的直达声。
对于开敞式舞台剧场,灯光音响控制室既可以布置在观众厅的后部,也可以布置在舞台的两侧,其要求与镜框式舞台剧场的控制室一样。
此外,在观众厅的池座中央区域可设活动观众席,其下方预留灯光音响控制接口或开关,在排练时可供导演直接控制。活动观众席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台口的大小以及导演的习惯性位置来确定。如果考虑使用外来的临时性录音录像控制设备,可将池座最后一排的中央观众席设为活动座椅,并预留控制接口。
3. 乐池和舞台
剧场的舞台主要可分为镜框式舞台和开敞式舞台,乐池都设在镜框式舞台与观众厅之间。音乐厅的舞台也属于开敞式舞台。
关于舞台的组成和尺寸、舞台机械的配置、灯光、幕布和布景的吊挂系统配置等内容应由剧场顾问在综合了有关使用者的意见后作出舞台工艺设计,作为进行土建设计的依据。
1) 镜框式舞台
作为传统的舞台形式,镜框式舞台可以创造具有幻觉效果的逼真场景,因而这种舞台形式可以长盛不衰。它主要包括台口和台唇、主舞台、侧舞台和后舞台、舞台塔、台仓和软景库。由于大部分的舞台区域都在镜框台口的后面,所以舞台区的空间形式主要应根据功能的要求来确定,如没有场地的限制,各个主副舞台都应该是矩形。
a. 台口
台口就是镜框式舞台的镜框,其尺寸是决定舞台规模和尺寸的最关键数据,它应根据演出的剧种和观众厅的规模来确定。对于供巡回演出剧团使用的剧场,台口尺寸可根据国内同一档次和规模剧场的台口尺寸来确定。
b. 台唇
台唇是报幕、谢场和场间过场戏所使用的舞台最前端,其边缘至大幕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2m。台唇的外缘可设脚光灯槽。台唇两端如设耳台,则耳台宽度也不应小于1.2m,耳台边可设门供演员上下场。
c. 主舞台
主舞台是演员进行演出的主要场所。
主舞台的宽度根据台口的宽度来确定,它是在台口宽度的基础上在两边分别加上边幕和工作区的宽度,工作区的不应小于舞台塔上部机械、天桥和灯光吊笼所占的宽度。
主舞台的进深主要由台口区、表演区、远景区、天幕灯光区和天幕后区五部分组成。台口区应包括防火幕及其水幕喷淋管、各类台口幕、假台口三部分,字幕也可放在这一区域。表演区、远景区、天幕灯光区被边幕和沿幕分作若干个相同宽度的单位区域,每个单位区域宽度在3m左右,单位数量可根据所需的表演单位区域来确定,舞台的机械系统和吊挂系统配置都可以在这些单位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天幕后区是连接舞台两侧的后天桥,天幕后区宽度只需比后天桥稍宽一些。
主舞台的舞台机械在不同剧场配置不同:较多的歌舞剧场设升降舞台,较多的戏剧场设转台。
主舞台与观众厅必须用防火幕隔离。
假台口是调节台口大小的镜框式设备。其上片和侧片可滑动,并且在面对舞台的一侧可悬挂灯具。
d. 舞台塔
主舞台的上空是舞台塔,它是悬挂软景和灯光的空间。软景和灯光悬挂在吊杆上,演出中软景的切换以及排练中软景和灯光的更换,都是通过吊杆的上下升降得以实现的。舞台塔的顶部为栅顶,侧墙和后墙上有多层天桥。
栅顶又称葡萄架或栅栏天顶,为主舞台上空吊挂系统和其它设备系统的安装和检修的工作层。对于大型复杂的吊挂系统,可设双层栅顶。栅顶低部至舞台面的高度一般为台口高度的2.5倍,最低不得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2m。
天桥为安装、操纵、检修主舞台上空灯光和吊挂系统的工作通廊。其层数为2~5层,因舞台规模而异。最上层天桥在栅顶附近,用来安放吊挂系统的电机,有的大型剧场将电机放在舞台塔外专用的电机房内,则这层天桥可以取消。最下层天桥在侧台口的上方,用作操作吊杆和放置侧灯光。在最下层天桥和侧台口顶之间应留出暖通风道的空间。中间各层天桥用作设置灯光渡桥码头、飞行悬重设备,以及安装弧形天幕及控制设备。后天桥的作用是连接两侧的天桥。
e. 侧舞台
侧舞台位于主舞台的两侧,如果受场地条件限制,也可以设单侧舞台或不对称侧舞台,但是在上场口一侧应尽可能放置较大的侧舞台。侧舞台主要为存放和迁换景物用,大型的剧场可作为放置各类车台用。
侧舞台的面积一般不小于主舞台的1/3。其宽度不小于台口的宽度,如有大型车台,则应大于车台长度2m以上。其深度约为台口的3/4,如有大型车台,则应大于车台总宽度8m以上。侧舞台的净高度应大于侧舞台与主舞台之间的侧台口,净高度内不应包括吊挂系统以及通用设备系统。侧台口高度可以比台口低1m但不小于6m,宽度可以与侧舞台进深一样,如有大型车台,则应大于车台总宽度一边各1m以上。
侧舞台上空可设吊挂设备和检修用的天桥。
大型侧舞台与主舞台之间应有防火隔音幕。
f. 后舞台
后舞台在大型主舞台的后部,与侧舞台一起形成品字型舞台。它可用作延伸景区,也可用作存放车台、车载转台以及布景等。后舞台上空也可设吊挂设备以及检修用的天桥和栅顶。
后舞台的后侧可以设背投放映室,从背面向天幕投射幻灯或电影。
侧舞台与主舞台之间也应有防火隔音幕。
g. 台仓
台仓是容纳舞台机械的空间。对于车台、薄型转台以及车载转台,不需要很深的机坑。而对于升降舞台或鼓桶式转台,不仅有演员或布景的上下需要空间,而且机械本身所占的空间也很高。因此,应根据舞台机械的不同特点留出相应的空间。
2) 乐池
乐池位于镜框式舞台和观众厅之间,用作乐队和合唱队伴奏、伴唱。乐池的面积应根据剧场所需的乐队规模来确定,一般歌舞剧场所需的乐队大,戏剧场所需的乐队小。演奏员人均面积不宜小于1.0m2,伴唱人均面积不宜小于0.25m2。
在平面设计方面,乐池的长宽比不宜过大,如超过3:1,则指挥不易控制,演奏不易平衡。
在剖面设计方面,乐池有开敞式和半开敞式之分。半开敞式有利于缩小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而开敞式乐池虽有利于指挥、演奏员和台上演员的密切配合,但是容易造成乐队声音过强而盖住了台上演员的歌声。
3) 开敞式舞台
开敞式舞台是没有镜框台口的舞台,舞台与观众席在同一个观众厅空间中,它可用作话剧、戏曲、音乐和舞蹈等各种不需要模仿真实场景效果的演出。其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基本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a. 尽端式舞台:观众席在舞台的一侧,舞台的另外三面可与后台相连。
b. 伸出式舞台:观众席围绕舞台的三面,舞台的一侧与后台相连。伸出式舞台的形状可为梯形、半圆形或多边形等。伸出式舞台常常还与镜框式舞台结合在一起,作为镜框式舞台的前台。
c. 中心式舞台:观众席围绕舞台的四周,舞台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多边形。
开敞式舞台的面积应根据演出的内容、舞台工艺以及观众的规模来确定。
开敞式舞台上可设置的舞台机械有转台和升降台。转台可包括鼓桶式、桁架式和薄型转台,前两者都需要较大的台仓。升降台可包括大升降台和小升降块,大量的小升降块组合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变的舞台空间效果。
除音乐厅外,开敞式舞台上空应设置舞台灯光和简易的吊挂系统。
4. 后台
剧场要发挥其良好的演出功能,还离不开一套庞大的后台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演员用房、演出用具用房和演出办公用房三大部分。这一系统的流线应与观众流线完全分开,与贵宾的流线应尽可能分开。此外,演员出入口与布景出入口应分开,办公人员出入口与演员出入口可分可合。
1) 演员用房
演员用房有化妆室、排练用房以及盥洗、淋浴和休息室等。此外,演出期间演员活动的重要区域还有侯场区和跑场道。演员用房的门高及其通道的净高都不应小于2.4m。
a. 化妆室
化妆室有大、中、小之分,其数量要求参见剧场设计规范。供主要演员使用的单人小化妆室可设为套间,外间为会客和练习,可配置钢琴,内间为化妆和更衣,并带小卫生淋浴室。每个化妆室应有遮光设施,演员化妆时采用与舞台一致的人工照明,还应设冷热水面盆。所有化妆室都应设反映舞台动态的电视或广播系统。化妆室区域应设集中的盥洗间和淋浴间,还可设演员休息室。
化妆室应分布在舞台附近,尽量与舞台同层并靠近舞台,以缩短演员上场路线。对于规模较大的剧场,化妆室可分层布置,但不宜超过两层,并增设电梯。
乐队休息室、指挥休息室与调音室应靠近乐池。指挥休息室的标准同单人化妆室。
b. 排练用房
排练用房也有大、中、小之分。
大排练厅的尺寸可与主舞台的表演区相近,净高不小于6m,其上部设有灯光设备。大型和中型排练厅应在一侧墙面上设高于2m的通长镜子,墙上宜设墙裙和练功扶手,地面为弹性地板,并做好吸声处理。它们都应附设男女更衣室。
专用的合唱、乐队排练厅的地面常做成阶梯状。小排练室为独唱、独奏练习用房,房间侧墙应不平行,或做成吸声墙面,以防止回声。这些排练用房要远离舞台,并做好隔声。
c. 侯场区和跑场道
侯场区主要在舞台的上、下场口(人从观众席看向舞台,主舞台左侧为上场口,主舞台右侧为下场口),为较宽敞的走廊或房间供演员等候上场。它还包括抢妆室和小道具间。抢妆室为应急化妆和抢修戏装之用。
跑场道是舞台以外连接上场口和下场口的演出通道,要求尽可能便捷。它可设在舞台的后墙外侧,也可以设在乐池以外观众厅的下方。对于带后舞台的品字型舞台以及规模较大的舞台,一般采用后一种跑场道。
侯场区与跑场道兼用时,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8m。
2) 演出用具用房
演出用具有软景、硬景、道具、服装、乐器、灯具和音响等。它们都需要有制作(不包括乐器、灯具和音响)、使用空间和储藏空间。它们都应有便利的内部和外部运输条件,对于可供巡回剧团使用的剧场,还需考虑集装箱车的停靠和回车,以及集装箱的内部运输和储藏。
a. 制作空间
在驻团制剧场中应设专用的金工、木工、电工、服装、道具和绘景制作间,对于场地特别狭小的剧场,也可以在别处设置制作间。对于可供巡回剧团使用的剧场,一般可只设各工种合用的工作间、维修间以及绘制广告的美工间,但必须有布景装卸平台以及组装空间。制作维修空间可设在后台中远离舞台的部位,而装卸组装空间应紧靠侧舞台。
绘景间室是制作空间中要求最高的,不仅需有放置整个软景的地面或墙面,还应有相应的观察位置。绘景分为平放式绘景和立挂式绘景两种方式:立挂式绘景较易于绘制工作的进行,但需要配置升降绘景台,或容易拆装的可移动轻钢架、以及软景吊杆;平放式绘景则需要设置较高的观察台。绘景间还应附设水池供调色和清洗,或增设一个小工作间。
b. 使用空间
演出用具的使用空间除了舞台、乐池和观众厅外,还有服装室和道具室:服装室应男女分设,室内应有熨衣台和盥洗池;大道具室要靠近主舞台和侧舞台,小道具室要靠近上下场口。
c. 储藏空间
对于驻团制的镜框式舞台剧场,可设置专用的硬景库、软景库、服装道具库、乐器库、灯具库和音响库等。对于主要为巡回剧团使用的剧场,其储藏空间可以大大简化和减少。
专用硬景库一般在侧舞台、后舞台及其中间,在有升降设备的大型剧场,也可设在侧后舞台的下方。硬景库的净高应不小于6m。
软景库是储藏软景的空间。它一般位于后舞台的后部,如没有后舞台,可将其设在主舞台的后部,以便于将软景直接从吊杆上取下,卷成长卷,放入库内。软景库为长条形的货架式的空间,其长向与台口平行,顶面应与舞台面平,宽度大于软景的宽度,深度根据软景小格架的数量来确定。
乐器库应根据乐器的品质设置若干个恒温恒湿房间。钢琴库房和舞台之间应有足够宽度的无障碍通道。
音响设备库应特别注意防潮、防尘、防磁和防静电。
3) 演出办公用房
对于驻团制的剧场,其办公用房应能满足整个剧团经营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的需要。
对于巡回剧团使用的剧场,其办公用房应包括剧场经营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的用房,以及巡回剧团的管理人员的用房。这两者应分开布置,前者可远离演员用房,后者可与演员用房在一起,数量不需要很多。
5. 机电设备用房
剧场建筑的机电设备用房可分为通用机电系统和专用机电系统。
1) 通用机电系统
通用机电系统是满足一般建筑的使用所需要的设备和电气系统,它们有:
a.空调系统
b.采暖系统
c.防排烟系统
d.给水系统
e.排水系统
f.雨水系统
g.消防水系统
h.变配电系统
i.普通照明系统
j.应急照明系统
k.消防报警及控制系统
l.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m.安保系统
n.办公通讯系统
o.公共广播系统
p.闭路电视系统
2) 专用机电系统
专用机电系统是为剧场演出服务的设备和电气系统,它们有:
a.舞台机械机电系统
b.舞台吊挂机电系统
c.舞台灯光系统
d.舞台音响系统
e.舞台监控和通讯系统
f.演出录音及转播系统
三. 多功能剧场
多功能剧场是能够适应演出要求差别较大的剧场,其多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剧场的观众厅和舞台,而其它部分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根据观演形式的不同,多功能剧场可分为镜框式舞台多功能剧场和开敞式舞台多功能剧场:
1.镜框式舞台多功能剧场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业主希望在一个剧场中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演出,故产生这种镜框式舞台多功能剧场。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多功能剧场其演出效果与专业性剧场的效果式无法比拟的。
镜框式舞台多功能剧场是以传统的镜框式舞台为基础,其观众席和舞台的基本形式不变。对于戏剧、歌舞剧、音乐这三大类型的自然声演出,其对剧场要求的最大区别是在声学方面,因而通过在观众厅和舞台上设置可调节或可变动的声学装置,可以满足演剧和音乐表演的要求。
1) 观众厅
在观众厅中,改变声学效果的常用方式包括:在墙面上设置可改变吸声特性的装置,如吸声卷帘、可旋转体等;使用可改变观众厅容积的可升降顶棚。这两种方式可同时使用,但由于后者需要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造价较高,所以在国内很少使用,而前者则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且造价容易控制,是普遍采用的多功能手段。
2) 舞台
在舞台上,为适应音乐演出的需要,一般使用活动的声罩,将舞台塔、侧舞台和后舞台的多余空间排除在外,使音乐演出区域与观众厅和在一起。
此外,这种多功能剧场的乐池一般也可以升降,可作为乐池、观众席或舞台使用,起到调节观众席和舞台规模功能。在乐池区域,可以稍加改造,形成少许的伸出式或半环绕式舞台的观演形式。如将观众厅前区的地面做成平地,并设成活动座椅,也可以进行观演形式的调整。
2. 开敞式舞台多功能剧场
开敞式舞台多功能剧场一般用于适应不同风格的戏剧或音乐的演出。它的概念与镜框式舞台多功能剧场完全不同,这种多功能剧场较为普遍采用,利用率也较高,通常规模较小。
黑盒子实验剧场是最典型的开敞式舞台多功能剧场。这种多功能剧场大多为形式简单的矩形空间,其规模不大,没有固定的观众席和舞台,可根据演出需要布置成各种形式的舞台。改变观众席和舞台可以采用人工搭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设置大量单元式的机械升降小台来快速实现观众席和舞台的重新布置。在这种剧场中,演出灯光和吊挂系统一般布满整个观众厅,以满足各种舞台布局的演出要求。黑盒子剧场也可采取较为折衷的方式,即在矩形空间的两端分别设置固定的观众席和尽端式舞台,中间为平地,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布置出不同的舞台形式。
作为开敞式舞台的音乐厅,也可以通过设置声学设施,满足从小型独唱、独奏到大型交响乐的不同演出要求。声学设施包括可升降的声反射顶棚、观众厅上部的可改变观众厅容积的声学小室、可调节反射效果的可调墙面等。
四. 演艺中心
如前所述,由于演出的剧种不同,要求不同,故产生了歌舞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多功能剧场等。一些要求演出质量较高的业主,特别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演出建筑,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剧场组合在一起建设,形成了一个建筑群体,即称之为演艺中心。
其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组成的大型综合演艺中心;由可进行演剧和音乐演出的大型多功能镜框式舞台剧场与小剧场组成的以演剧为主的演艺中心;由大型交响音乐厅和小型独奏音乐厅组成的以音乐演出为主的演艺中心。此外,许多演艺中心还附有一个可进行各种演出的小型黑盒子实验剧场。
演艺中心的建筑组合方式可分为分散式演艺中心和集中式演艺中心。前者的各个剧场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都有各自的观众休息厅、观众厅、舞台和后台等设施,这有利于分期建设和独立经营管理;后者可以共用观众休息厅和后台设施,有利于形成较大室内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后台设施的合理利用。
设计指南结束
作者简介:
傅英杰
1966年 生于上海
1984年~1989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大学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0年~1992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年~1996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6年~1998年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1998年至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三所主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一直从师于工程院院士李道增教授进行剧场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并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等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1992年与导师合著《西方戏剧?剧场史》。在设计院工作期间继续从事剧场建筑的设计工作,参加了国家大剧院、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剧场的设计工作,进行了多个剧场的前期设计,并担任一些剧场的设计顾问。
周庆琳
1937年 生于齐齐哈尔
1956年~1962年 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
1962年~1997年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1997年~现在 中国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
1962年毕业后在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和管理工作,1986年起担任该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特许注册建筑师,建设部科技委委员。主要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楼、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体育馆、塞拉利昂政府办公楼、张家港市国际会议中心、中国驻也门大使馆等。在《建筑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1997年开始参加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负责规划设计工作。 |